我國空間引力波探測“天琴計劃”關鍵技術獲得重大進展
【中國儀表網 儀表研發】9月27日,在廣東省廣州召開的香山科學會議第S45次學術討論會傳來了關于“天琴計劃”的最新消息。當前“天琴計劃”多項關鍵技術已獲得重大進展,其中包括慣性傳感、激光干涉測量、無拖曳控制、衛星平臺等多項重大技術,接下來這些技術將陸續進入在軌驗證階段。

目前引力波探測主要有4種手段,分別為地面探測、空間探測、脈沖星計時陣列和宇宙微波背景輻射觀測。其中,空間引力波探測是研究銀河系內的致密雙星繞轉、宇宙尺度上的中等和大質量黑洞并合、極端質量比旋近系統等不可替代的手段。
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我國已經開始了對引力波探測的研究,經過數十年的努力,我國在空間引力波探測核心技術方面積累了較好的基礎。2014年3月,我國科學家團隊正式提出了自主的空間引力波探測計劃,并命名為“天琴計劃”,并在2014年12月在第一次天琴空間科學任務國際研討會上提出了“天琴計劃”的“0123”四步走實施路線圖。
“天琴計劃”計劃在近地軌道上發射三顆衛星,構成等邊三角形衛星編隊,通過慣性傳感器、激光干涉測距等系列核心技術,“感知”來自宇宙的引力波信號,探索宇宙的秘密。三顆星,形似太空里架起的一把豎琴,可聆聽宇宙深處引力波的“聲音”,這是我國科學家提出的空間引力波探測“天琴計劃”。
“天琴計劃”和歐洲LISA計劃是目前世界上少數基于成熟設計和方案的空間引力波探測計劃,兩個計劃都在爭分奪秒向前推動。兩個計劃的主要區別在于其設計軌道一個繞地球、一個繞太陽,以及探測波段稍有不同。
天琴計劃的順利實施離不開國際之間的合作,需要匯聚世界各國科學家在對空間引力波探測的各個層面的核心關鍵技術開展創新研究,突破超高精密測量技術方面的制約瓶頸,實現多信使研究、多波段檢測、多手段融合、多領域合作、多學科交叉,從而實現對空間引力波的高精度探測,同時天琴還可以將研究范圍拓展到地球物理、太陽物理等其它學科領域。
據了解,“天琴計劃”自啟動以來,已有俄羅斯、意大利、英國、德國、美國、澳大利亞、法國等國家的大學或研究機構表示了明確的參與意向,并部分開展了相應的合作。
“天琴計劃”作為我國自主提出的原創性空間引力波探測方案,為未來解決空間引力波探測領域的重大科學難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體現了中國在推動世界科技創新與發展、優化全球科技資源布局、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上的責任擔當,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和意義。
(資料來源:新華網、科學網、百度百科)
-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儀表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儀表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儀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 合作、投稿、轉載授權等相關事宜,請聯系本網。聯系電話:0571-87759945,QQ:1103027433。
- 2018十大儀表關注品牌火熱投票中 超強攻略戳進來!
- 【儀表專利】一種兩半式拼裝水表殼體及其加工方法
- 《大氣環境監測移動實驗室通用技術規范》意見稿發布
- “大氣污染成因與控制技術研究”專項中期檢查會召開
- 《數字式輪胎壓力表檢定規程》征求意見稿發布
- 從環境監測到無損檢測 淺談文物保護
《儀表展報》亮相2018多國展 引發無數熱議
2018年10月,由中國儀表網主辦的實體展會報紙《儀表展報》特[詳細]
核電儀器儀表產業計量測試聯盟成立大會召開
2018年10月21日,國家核電儀器儀表產業計量測試聯盟成立儀式[詳細]
福建省環境監測職工技能競賽在福州舉辦
10月10日-12日,由福建省環保廳、省委省直機關工委、省總工[詳細]
2018智能制造全球融合與創新發展論壇召開
2018年10月11日下午,由中國機械工程學會聯合e-works數字化[詳細]
訪精誠儀表副總經理王靜平
西安定華電子隆重亮相第29屆多國儀器儀表展
2018年10月24日,第29屆中國國際測量控制與儀器儀表展覽會([詳細]
恒溫恒濕試驗箱不加濕故障分析與處理
恒溫恒濕試驗箱不加濕故障分析與處理。[詳細]
2000個空氣監測微站“上崗” 污染源無處遁形
山東濟南2000個空氣監測微站“上崗”,污染源無處[詳細]
我要評論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